愛國教育補充教材 倪匡

香港要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不清楚會選用什麼樣的教材。

所謂「不清楚」當然指細節,大方向,不必問,當然以中共在中國實行的那一套為準,
不可能有踰越。但香港既然號稱「一國兩制」,在教材上稍作補充,總應該還是可以的吧?

所以,斗膽作一個提供。這補充教材的好處,是可以教導學生,愛國,不是只聽一家之言,而是什麼樣的意見,都可以發表,而且,發表任何意見的權利,應當得到充份的保障。所發表的意見,不論聽來如何荒謬,都不應該被任何名目的條規當作是一種罪行。

在愛國的前提下,人人都可以自由發揮,做到真正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這樣自由發揮的基礎上,不但可以激發學生自由思考的能力,也能使學生切實體驗到國家興亡人人有責,那是愛國教育的真目的。

說了半天,教材是什麼呢?是一段對國是的意見,如下:「中國這塊土內,有中國人和沒有中國人有什麼多大的區別?在人類中要中國人,和不要中國人又有什麼不了的關係?推究原因,吃虧就是這『中國』二字,就在這中國的統一。現在唯一救濟的方法,就在解散中國,反對統一。」意見極之新穎獨特大膽,文句有許多不通順處,但這種青澀卻極具青年學子風格,和香港學生水準接軌,以此為教材,若學生學到愛國意見可發表到「解散中國」的程度,愛國教育,堪稱大成功了。


這段在今天不知該當何罪的國是意見,發表在一九二零年十月十日,上海《時事新報》。是總題「反對統一」文章中的一節。文章的作者是:毛澤東。夠資格當教材了吧!



--

相關連結:

楊銀波:倪匡的啟示

--

在香港,倪匡、金庸、黃霑、蔡瀾並列為“四大才子”,亦有“小說三大高手”的說法,指的是攻科幻的倪匡、攻武俠的金庸、攻言情的亦舒。其中,亦舒就是倪匡的親妹妹——倪亦舒。

--

其七,倪匡的政見。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倪匡,乃是一個72歲的老頭,下廚、種花、養魚,閑雲野鶴,壺中日月,但千萬不要忘 記,這是一個內心火熱的緊跟時事的人物。我所能看到的敏感資訊,他同樣能夠毫無保留地看到。從他近年來接受採訪的言論中,我瞭解到,實際上倪匡比相當多的 大陸人還要瞭解大陸狀態,他曾經細緻地看過《中國農民調查》,瞭解過北京“上訪村”,以重大的同情來看待威權統治下的底層群體——當然,也包括已遭滲透的 香港。我可以作出這樣的判斷,作為一個奮鬥數十年的作家,倪匡對香港最熱衷的刊物,一定不是其他,乃是《開放》、《爭鳴》、《動向》、《前哨》一類。或 者,有些大言不慚地說,我知道倪匡,倪匡也未必不知道我。雖然我們之間隔了48年的年齡差異,但在諸多地方肯定是“anger management”(以怒對怒,氣味相投)。我看過諸多有關倪匡的評論,有的惋惜倪匡泄私人之憤,有的希望倪匡拋棄前嫌,有的則十分同情倪匡的早年遭 遇,有的則是“當代紅衛兵”式地辱駡:“倪匡,你連自己的祖國都不要了,你叫我如何崇拜你?”更有糊塗到家的人,說出這樣的話:“沒有毛澤東的中國,大使 館可以被人炸,飛機在家門口可以被撞,南沙可以被瓜分,邪教可以在中南海靜坐示威”,以此奉勸倪匡對共產黨充滿敬意,此種“國即是黨、黨即是黨主”的邏輯 與判斷,與皇權意識無異,簡直有辱國人基本智商。倪匡之政見,不唯獨是當年所論,乃是緊跟資訊所得,絕非意氣用事,更不必以“非党即非國”來簡單定論。


胡錦濤晚宴指香港愛國教育不足...

國 家 主 席 胡 錦 濤 昨 晚 出 席 特 區 政 府 歡 迎 晚 宴 時 「 特 別 強 調 」 , 青 少 年 是 香 港 的 未 來 和 希 望 , 要 重 視 對 青 少 年 進 行 國 民 育 。 政 治 學 者 指 出 , 香 港 與 中 央 對 愛 國 定 義 存 在 落 差 , 很 難 符 合 北 京 要 求 。


 

 

 

arrow
arrow

    tt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