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科技業的創新能量在哪邊? 是高難度的軟硬整合機器人 還是AI 技術?個人建議找出新型態的服務



台灣科技業的創新能量在哪邊?或該說研發能量在哪邊?傳統上我們依賴中研院工研院,而產業界就一直在代工。但實際上賺得多,就是要自己有研發能量不能一直走在後面。看看DRAM就是一個很好的慘例。

台灣科技業的創新能量在哪邊?很多人都想問這個問題,AppworksJamie的答案是網路業?是App?,但實際上自2007年出道至今,在職場上遇到許多很有特色的台灣科技公司,我想應該要好好的介紹一下。



高難度的軟硬整合 - 華寶機器人 Robii

手機代工業龍頭改做機器人,機器人可是連郭董都看好的下一個世代的重點,華寶通訊也早有準備,在2012就推出機器人Robii。除了代工外,還搶先走在各公司的前頭,王子的帶領下應該還有一番作為。



以結果論 台灣消費型機器人目前是失敗的,畢竟看看現在都2020 華寶都已經跟仁寶合併了,這個機器人大家當然也就沒有聽過。

反而是 Asus Zenbo 以及QNAP KoiBot 這兩個台灣機器人還在,但真的是一個好的創新?


面對智慧音箱的針對人機互動單點突破,高難度軟硬整合的機器人顯得許多地方有待加強。這樣的體驗是對的嗎?

是否有足夠的資金繼續支持特殊領域的機器人發展?


AI 技術 - Cyberon賽微科技語音辨識  

語音辨識一直是微軟Bill Gates很想推動的未來科技,市場上最強的一直是Nuance,但是在華人的市場裡面,還有一家搶要挑戰微軟的那就是賽微。

陸續推出許多App,語音輸入,語音搜尋,輸入法整合。


相當推薦的台灣廠商,但事隔多年到了2020 幾乎沒有甚麼聲量。畢竟在微軟 Google以及 Amazon Apple都有語音服務的情況下,語音辨識的自主權,也是很重要。在主流的手機以及智慧音箱戰場很難在巨頭夾殺中生存,只好轉 IoT / IPC 或是車用,以及銀行的語音客服等。這條路也是艱辛。

個人建議要跟Chat Bot 這樣的語意分析技術搭配 但這也是希望要轉向服務。
過去合作通常都希望只做技術 授權技術讓客戶(SI)去做最終的客製化面對銀行等客戶。

會發現 Winner plays with winner ... 大SI客戶 帶來大案子 小SI客戶 就是帶來小案子
是要繼續躲在SI後面 還是要自己出來當大SI 真的是不容易。

同樣的建議也要提供給人臉辨識的 Cyberlink ,不過訊連真的也有許多獨到之處,也許也還是不需要走到大SI這個階段。

Cyberlink也是一個台灣軟體界的長青樹。從PowerDVD 完美彩妝 到人臉辨識技術 以及U會議。持續做到許多的轉型,從NB開始 接著跟上Mobile Internet 以及AI時代。應該找時間好好寫一篇研究。


新型態的服務 - 台達電雲端

台達電子為市場佔有率世界第一的交換式電源供應器與直流風扇產品的領導廠商,包括電源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視訊顯像系統、工業自動化、網路通訊產品、太陽能LED照明與電動車控制系統及整車動力系統等可再生能源與各種節能及新能源科技。個人還有遇到過台達電開發的語音辨識,以及電子紙的部分。

而近來火紅的雲端,台達電也有投入。台達電雲端技術中心資深處翟本喬從企業角度來看,認為企業發展雲端真正的重點在於把產品轉變為服務,用軟體來減少硬體的成本。雲端已經是未來的整體趨勢,相信只要台灣政府有遠見,台灣也可以不再只是為人作嫁,創造雲端「兆元產業」。

當年 2013年 翟本喬選擇跳出來創業做雲服務公司


[更新] 還想湮滅證據?小心台灣蒐證雲「Evi.tw」 - INSIDE

Aug 3, 2013 - 前Google 主任工程師、台達電子雲端技術中心資深處長翟本喬今天在開源人年會演講時介紹了新公司和沛科技的新產品:Evi.tw 蒐證雲服務。

但最後 2018年收攤

Search Results

Web results

燒光鴻海2.9億元!和沛創辦人翟本喬歷經裁員、減資,他從創業 ...
Dec 16, 2019 - 高智商、曾在Google及貝爾實驗室服務的科技金童翟本喬,2013年創業和沛科技,獲得鴻海投資,2018年卻失敗收場,他怎麼看待這件事?有哪些 ...

為什麼在大公司裡面的創新無法延續,要跳出來自己創業,這真的是每個故事不一樣。
但台達電本身就持續來做前面提到的 產品轉服務,可以看到2020新聞:
微軟攜手台達電啟動雲端解決方案銷售計劃
UDN 聯合新聞網 (新聞發布)-May 18, 2020
今(19)日微軟與台達雙方結合在Azure雲端與IoT物聯網技術的強項優勢,將以共同開發解決方案,進行全面策略合作與共同銷售計畫。微軟與台達 ...

解決方案跟單純賣一個硬體 是不同的層級,意義上有進步。
當然如果是電子業/軟體業的可能還是會同行相忌,說到底內部的軟體人才夠多嗎?真的可以接案嗎? 等等 但實務上可以跟雲端連結 必定是有安排人力做對接,只是多或少以及最後可以有多少業務的能量 去帶動客戶下單。下單買產品 或是下單買服務 都需要看客戶對於公司的信心,個人覺得台達電是有認真做生意的公司,也是推薦。

以上這三家公司都相當特別。我認為台灣還有許多創新的能量,只是目前無法凸顯出來。

問題是甚麼?我覺得是組織彈性以及投資管道。

怎麼說呢?大公司有能力負擔研究成本,但是卻不能忍受長期虧損,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對於研究經費的支出可能就會先縮減,當人力吃緊的時候可能會把原本研究的人員改掉到量產部門支援。

實務上我覺得大公司有能力負擔前期成本,在這個產業打滾看到另外一個面向,在內部先投資人力做前期的研究,這都很OK。

那接著當稍微要燒多一點錢的時候,應該要勇於承立新公司子公司,並讓創投進來,直接對外募資,認真的精實創業

當我看到賽微有在做語音辨識,台達電也有在做語音辨識,心裡就想說那怎麼沒有橫向的整合變得更大一點。如果這些大公司裡面的研究單位,其中的各個部分是可以獨立成為小公司,在創投基金的考驗下,自有他的生存之道,就不會是一直不大不小的在公司撐。

這些都是要Mind Set改變,老闆要放手讓創投買股份,中階管理者要有闖蕩江湖的勇氣。要切成更小的作戰單位,更靈活。當然又有人說實際上在大公司裡面可以省資源,像是會計、HR、總務以及MIS等支援部隊可以共用,小公司經營不簡單阿 ... ... bulabula 

是不這樣做似乎總是會綁手綁腳,在大公司裡面的研究單位,都變成是非前線的實驗性質單位,而不是勇於衝鋒陷陣的探險隊。

改變需要勇氣,但這是我們存在的證明。
加油,期待另外一種台灣創新的能量。

大公司生存及創業的一些觀察:


===

2020/09/23

旁觀Acer 這麼多年,從手機到平板以及Chromebook都還是圍繞本行。
今天看到宏碁推出AI 應用落地,的確符合個人觀察:找出新型態的服務 !!

宏碁今日與台大醫院宣布跨界合作打造的眼科 AI 輔助診斷軟體,由台灣諾華擔任臨床試驗設計顧問以及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專案輔導,並向 TFDA 申請醫材許可證,已於日前核准,成為台灣首張由 TFDA 核可的眼科智慧醫材,開創台灣智慧醫療新生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t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