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京故宮首訪,一窺清宮秘史 大玉兒 & 甄嬛
2019年去了一趟北京,首訪北京故宮/ 故宮博物院 / 紫禁城,從英语的角度说 故宫的译为Palace Museum,准确说是故宫博物院的翻译。紫禁城为The Forbidden City或The Purple Forbidden City 。两者使用更多的是The Forbidden City 但故宫官网和门票多用Palace Museum
有一些不同用法請看:
- the Imperial Palace (特指皇宫)故宫
- the Palace Museum (特指故宫博物院)故宫
- the Forbidden City 紫禁城
建議租借語音導覽,後面就有地圖,可以邊看自己在哪裡。
在故宮裡面哪邊有前代的遺跡?目前主要看到的都是清朝
其中有個地方值得研究的就雙語公文,有看到一篇公文,但是雙語的,有漢語跟滿語,且漢語在前面。對於一個所謂的統治者而言或是侵略者,應該是把自己的文化帶到征服的地方,但從這些文物來看,反而是漢語優先於滿語,讓我感覺有點特別。(以台灣而言,如果當初台語有文字不知道會是怎樣?)
仔細查查漢語跟滿語
漢語 在維基百科的介紹
漢語,又稱中文、華語、唐話[2],或被視為漢藏語系漢語族下之唯一一種語言,或被視為語族。作為語言而言,為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目前世界有五分之一人口做為母語。漢語有多種分支,當中官話最為流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通用語言(又稱為普通話)、以及中華民國的國語。此外,中文還是聯合國正式語文[3],並被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採用為官方語言。在中國大陸,漢語通稱為「漢語」。在聯合國[4]、 臺灣[5]、 香港[6]及 澳門[7] ,通稱為「中文」。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通稱為「華語」
漢字是漢語的文字書寫系統,又稱漢文、華文、中文、唐文,在中華民國又稱為國文,是一種意音文字,表意之同時也具一定表音功能。漢語屬分析語,且聲調辨義。漢語包含書面語及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語稱為文言文,現代書面語一般指官話白話文,即使用標準官話語法、詞彙的中文通行文體。粵港澳等地又流行夾雜文言文、官話白話文及粵語白話文的三及第文體,吳語區亦偶有人書寫吳語白話文。
對於漢語,學界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將漢語定義為語言,並將官話、贛語、閩語、粵語、客家語、吳語、湘語七大分支定義為一級方言;另一種觀點則將漢語視為語族,七大分支因無法互相溝通而視為語言[8],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將漢語族分為13種語言:閩東語、晉語、官話、莆仙語、徽語、閩中語、贛語、客家語、湘語、閩北語、閩南語、吳語、粵語。
滿語 在維基百科的介紹
滿語,又稱滿洲語,是滿洲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屬滿-通古斯語系滿語支,是一種主賓謂結構的粘著語。滿語是滿族人的母語。在清朝,滿語被稱為清語、國語,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7],因而留下了數量龐大的滿文文獻。早期的清代文書全部使用滿文書寫,至中期開始使用滿漢雙文。至清末民初,大量滿族人只會說漢語,滿語逐漸式微。其後,大部分滿族人不懂得這種語言,他們已經改說漢語,今日滿語的母語使用者總數在五十人以下,大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裕縣友誼達斡爾族滿族柯爾克孜族鄉的三家子村。滿語因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重大危險」級別的瀕危語言。
想不到滿語已經快要喪失了,真是可惜。
邊看了看卻發現自己的歷史好像真的很差,不夠深入,例如所謂的金國遼國西夏蒙古元朝他們的官方語言是什麼?變成元朝統一之後是否也有雙語公文,後續明朝上來之後,是否有兼容這些文化?而清朝怎麼推動雙語公文?
真的是靠了傳說中的明朝的最後王牌,清朝的征服功臣洪承疇 ?
在整個故宮一日遊之中,最厲害的兩個人應該就是:
1. 孝莊皇后(a.k.a 大玉兒),住過的地方沒有人敢住,因為都覺得不配。 維基百科大玉兒
2. 孝聖憲皇后(a.k.a 甄嬛),乾隆皇帝的媽媽,這次有特展,最好命的皇太后
相關資訊:
洪承疇
在查大玉兒的時候,先想到當年的潘迎紫,仔細一查才發現最近景甜有演新版大玉兒 ... 囧
題材應該很火,但是仍舊沒有像孫儷的甄嬛這麼火熱。景甜加油 !!
補一個綜藝影片,比較各個皇后裝扮誰的氣場強 - 清朝皇后装扮:景甜美艳,孙俪霸气,秦岚温婉,都不敌她气场强大:
題材應該很火,但是仍舊沒有像孫儷的甄嬛這麼火熱。景甜加油 !!
補一個綜藝影片,比較各個皇后裝扮誰的氣場強 - 清朝皇后装扮:景甜美艳,孙俪霸气,秦岚温婉,都不敌她气场强大:
甄嬛
正史的崇慶皇太后,前半生跟「嬛嬛」有段距離,後半生卻貼近「還珠格格」中的皇太后,乾隆對她又愛又敬。
崇慶皇太后雖得不到皇帝丈夫的愛,卻從皇帝兒子身上得到彌補。她44歲成為皇太后,86歲去世,是清代在位最久、最長壽的皇太后。
後宮甄嬛傳相關文章: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