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經濟問題 到底平民如何發大財 中國有 6 億民眾,平均每月收入也就人民幣 1,000 元


為了打造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國在大外宣與一帶一路項目上到處大撒幣。但你知道多數的中國人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新台幣 20,890 元,比臺灣的最低薪資還要低嗎?
 
五月底,中國全國人大閉幕後記者會時,中國總理李克強表示「中國有 6 億民眾,平均每月收入也就人民幣 1,000 元(約新台幣 4,200 元)左右,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
 
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研究員萬海遠、孟凡強隨後在財新網上發表評論,表示「總理講的這個數是中國最為真實的現實國情!」,更指出指中國有13 億 2,823 萬人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國定義為,扣除個人所得稅、私人轉移支付和社會保險)不足 5,000 元人民幣(約新台幣 20,890 元),低於台灣最低薪資(新台幣 23,800 元)!
 
#中國的經濟真的好嗎
 

相關討論:

舉債、裁員、瘋狂印鈔 國際媒體警告:中國經濟成長率十年後降到2% https://waa.tw/Q3da3U
 
還想靠中國「發大財」?中研院學者吳介民: 過半台灣人仍誤以為中國經濟很好 https://waa.tw/LCMpxx
 
《紐約時報》:美中貿易戰衝擊中國經濟:蘋果價格漲一倍多,「現在吃得起的都是土豪」 https://waa.tw/Va1E4R

===

當然也有很多很政治的討論,例如李克強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提出這個論述,為什麼要說破這個過去一直避免直接面對的貧富差距 貧富不均的問題。

而且後續也有許多黨媒針對李克強的地攤經濟提出反駁。


地攤經濟:為何中國官媒相繼發聲降溫- BBC News 中文

3 天前 - 外界懷疑對地攤經濟的不同判斷是否暗示了高層背後的政治角力,而地攤經濟本身在提振經濟方面的成效以及缺點也引起爭議。

「地攤經濟」引發的討論:中國到底是窮還是富? - 紐約時報中文網

22 小時前 - 李克強公開提倡「地攤經濟」,並指出有6億中國人月收入僅千元,開啟了一場與強調繁榮昌盛的官方敘事不同的討論。中國究竟正走向中產,還是依然 ...


地攤經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地攤經濟(英語:Street vendor economy),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提出的經濟政策,目的是利用路邊攤舒緩中國因中美貿易戰和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失業 ...


地攤經濟爆不和心結? 美媒: 習李惡鬥連傻瓜都看得出來| 中國 ...

3 天前 -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期積極推動「地攤經濟」,鼓勵流動攤販大方設攤,但中共中央則認為「地攤經濟」一詞有損政府顏面,外界解讀李與習近平兩 ...

地攤經濟救中國能靠譜?德媒:很低層次的追求| 國際| 新頭殼 ...

3 天前 - 《德國之聲》今刊登一篇題為「地攤經濟救中國靠譜嗎」報導,經濟學家盛洪指出,在武漢肺炎疫情之前,中國經濟早已存在結構性問題,他提到,中國企業 ...



但真的要說的話,2019 也提出過的青年下鄉 三下鄉:

「三下鄉」,是中國青年人,通常是大學生參加的一項活動。三下鄉的「三」指「科技文化衛生」,「鄉」指農村地區。活動主要內容是青年人將城市的科技、文化和衛生知識帶到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的偏遠地區,向當地人傳授知識。該活動由共青團中央發起,地方各級團組織主辦,很多時候都是以一些大學生團體社團組織為單位出行。




甚至更遠的 1969提出的上山下鄉運動


上山下鄉並非始自文化大革命,而是從1950年代便被倡導,至1960年代展開。發動知青到農村去,理論上是為縮小「三大差別」(工農差別、城鄉差別、體力與腦力勞動差別)。

上山下鄉運動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1955年,河南省郟縣一批中學生回鄉參加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同年在為《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中的《在一個鄉里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所寫的按語中為此寫道:[8]

“ 這也是一篇好文章,可作各地參考。其中提到組織中學生和高小畢業生參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別注意。一切可以到農村中去工作的這樣的知識分子,應當高興地到那裡去。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以結果論而言 把年輕人從都市放到農村,主要達成兩個目標:

  • 紓解城市的就業壓力
  • 解散紅衛兵組織

但也有反作用:知識斷代

文革的上山下鄉使得本應成為學者專家的一批年輕人在鄉間長期務農,八十年代以後出現了知識斷代,學術研究後繼乏人的現象。

上山下鄉雖然暫時緩解了城鎮的就業壓力,毛澤東藉此達到了解散紅衛兵組織和讓年輕人「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目的,但是幾千萬年輕人的青春被荒廢,無數家庭被強行拆散,這場運動也造成了各個層面的社會混亂。

由於文革的上山下鄉使得本應成為學者專家的一批年輕人在鄉間長期務農,八十年代以後出現了知識斷代,學術研究後繼乏人的現象。這和中國1970年代達成「兩彈一星」成就之後科技一落千丈的現實符合。

一些曾經積極參與過文革運動的城市年輕人,經此之後外加文革的衝擊,發覺自己被欺騙利用,至此徹底放棄了馬列主義以及一切有關的意識形態,有人因此認為中國社會在改革開放後的道德失序可以在此找到部分根源。

一些曾經參加上山下鄉運動的人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作家,如史鐵生葉辛梁曉聲張承志張抗抗王小波等,他們都曾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創作了知青文學

然而,真正的情況卻是,更多的知青則失去了受教育的最佳時機,他們在九十年代的下崗潮中更是首當其衝,經常被工作單位裁減而失業。



===

回歸地攤經濟,這一招是一個很奧妙的招,但基本上我覺得是:
如果你沒工作,你可以自己擺地攤養活自己。

這是某種失業率的轉化。
但是到底不會做生意的人改做生意真的會比較好嗎?
基本的二手物品販售,我想身為真平民大家多少都有在做一些。
但要去批貨販售擺地攤,真的是另外一個境界阿。

真的要讓目前惡化的就業環境以及整體經濟有些變動,是不容易的。
要讓百姓的生活可以基本維持,不管是以物易物或是 以服務換物資等。我覺得遲早會發生,在社會的各個角落,但是如果有比較好的方式讓它轉化,也許可以讓整體社會持續維持住。

===

另外一個建議是宅經濟 或稱零接觸經濟

每次大事件背後,都孕育著商機,
這次病毒事件,讓人會變的越來越宅,如果這種情況持續而幾個月,完全可以養成生活習慣,習慣一旦形成,往往就會延續下去,不可逆轉。

那麼,在這種宅生活的基礎上,看一下未來哪些行業將順勢爆發?


網路業:

電商,短視頻,遊戲,線上教育,知識付費等線上項目,將遇到空前的發展機遇,乃至會井噴!如果中國可以開放外資,或是國外網站加入,那整體動能會更強。

軟體業:

線上辦公軟件,尤其是能夠實現個體協同的辦公軟件,是未來的趨勢,工作不再受地理空間限制。這基本上是國家軟體實力的呈現。

新型零售餐飲物流:

無人零售、無人餐飲、無人機配送᠋等高科技行業回強勢崛起,未來的服務業里沒有服務員。但這部分主要是IoT 以及AI 新技術可以持續嘗試。

虛擬體驗:

VR/AR等場景體驗類項目,將再次受到關注,再加上5G的成熟,其應用方面會加快進展,虛擬世界,將一步步的變成現實世界。當然因為疫情的關係5G 產品稍有延宕,但也多了一些時間準備,可以針對性的投入項目,例如遠距問診或是虛擬旅行體驗。

社區/城市服務:

同城物流,跑腿服務等,未來的人會變的越來越來懶,越來越獨立,越來越不喜歡跟人接觸。甚至於需要零接觸的服務確保安全。

各種配送平台和上門服務平台,比如蔬菜配送,定制化餐飲配送,清潔/保姆/搬家等各種上門服務。讓更多人加入勞動行列。

各種能夠深入社區的項目,包括鄉村,幫助社會進行網格化管理的項目。

醫藥健康:

私人醫生,私人心理醫生,以及各種線上咨詢服務,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心理需要撫慰;一對一的線上服務,如何搭配金流。

醫藥健康,養生保健行業繼續保持高昂的增長勢頭,人們掙得錢更多的用於購買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健康。


一切偶然背後都是必然,這只黑天鵝將使「線上」可以徹底改造「線下」,從而徹底走上融合,整體產業面臨一次結構重組,從而走向真正的升級!


相關討論: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ttt 的頭像
    tttt

    觀察筆記

    tt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