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遇到大雨積水 / 豪雨淹水 小市民該做什麼?





準備什麼東西:

  • 需要有個緊急救難包 把家當背在身上
  • 身分證明
  • 乾糧
  • 行李箱
  • 需要繩子可以綁物體固定 也可以把每個人接在一起
  • 需要有塑膠箱 / 收納箱 把東西放在裡面封好

可以做甚麼:

  • 車子開到高地
  • 確認自己家附近的水溝蓋 位置
  • 下水道通到哪裡 保持暢通
  • 有器具可以維持/檢查 水溝有沒有堵住

長期而言


了解不透水鋪面與海綿城市與排水
海綿城市指的是讓城市重新找回土地吸水的能力,城市本體就像一塊海綿一樣,能夠涵蓄水分,收放自如。
想像一個城市在建設以前,是一片原始森林,當大地遍布著土壤或綠色植物,還沒有被瀝青、水泥等不透水的鋪面取代的時候,從天上降下來的雨水都到哪裡去了呢?
大約一半的水分都下滲到了土裡,滋養了大地,另外40%則蒸發到了空氣中,只有10%的雨水在地表匯聚成逕流。
那時沒有人造的不透水鋪面,小雨很快就滲透地表,大雨在地表匯流,偶爾淹水,都是再自然不過的現象,森林本來就具備自己的水文功能,能夠滲透、蓄水,甚至能夠靠植被來蒸散。
然而,都市土地大量鋪上了不透水的瀝青,蓋了許多不透水的水泥房屋,土地變得又乾又硬,無法涵養雨水;雨水得不到土地的包容,只能匯聚在一起,變成水患的潛在禍源。
當不透水鋪面遍布城市超過75%的面積時,滲透量銳減至約15%,蒸發量也因植被減少而掉到30%,剩餘超過一半的量都變成了地表逕流。水的去向被重新分配,城市在暴雨之下當然面臨淹水危機。

了解保水與排水
要想在一小時內容納這麼龐大的水體,除了仰賴公共雨水下水道和滯洪池的建設, 也要靠公私協力設置保水設施,才可能將時雨量容受度再往前突破一公分。
值得注意的是,保水雖然翻轉了排水的思維,但不代表水利防洪從此就不用注重排水了。 
畢竟如果單一個小時超過容受量十毫米,我們還有保水的空間,但若連續下了三小時,情況又會變得如何?
在保水的同時,仍然要視上下游的情況調節排水,取得適當的平衡才行,也就是說,除了要有健全的雨水下水道,既有的堤防仍然是我們的守護神,有其重責大任。

關心水利工程政策:

推薦這一篇:水患不能只是工程的問題——關於淹水,我們找對方向了嗎?

淹水(flooding)本是自然現象,只要老天降雨,低窪地區就有積水可能;雨量再多一些,河流就會氾濫。台灣的降雨強度驚人,且絕大多數的人明明居住在河流用洪水沖積出的肥沃平原上,怎麼可能不淹水?認定一個地方不會或不該淹水,是錯誤假設。先天就是易淹水的體質,又加上後天水土保持不當,以及不透水土地面積漸增,淹水當然越來越頻繁。

所以,許多官員把「淹水」原因歸咎於「某些治水工程還沒做」,是荒謬的邏輯錯置。會這麼定義水災問題,是因為對於問題認知的狹隘:認定淹水必成災,所以要防止淹水,而防止淹水的唯一辦法就是進行河川整治和排水工程等治「水」的工程。當他們的解決工具限制在治水工程,自然容易對問題作偏頗判斷。

美國有俗諺:“When your only tool is a hammer, every problem looks like a nail。”翻成中文就是:當你唯一的工具是搥子,所有問題都看似釘子。這種病症在空間規劃界常見,常以為「空間改善」可以解決社會經濟問題。水利工程界顯然普遍也有此病症,且這病症已經傳染到政治領導人和一般民眾,於是,任何水患問題都是工程問題。

但「水」不一定得成「災」,我們不應錯誤地將「淹水」等同於「水患」。一個拒絕接受淹水為自然現象、不切實際地追求永不淹水的社會,如台灣,下場就是淹水總成災。與其問「為什麼會淹水」,今天,台灣社會更應該問的是:為什麼淹水會成災?

我們的確需要錢來解決水患問題,但政府必須把錢花在對的地方,例如:

減少既有建成區域的不透水鋪面;重新設計現有的開放空間(包括公園和道路),使其同時兼具納洪功能。
將位於易淹水地區的建築改造成防水建築(高腳屋、兩棲屋、彈性使用一樓空間等都是既存解決方案)。我們需要改造那「不能淹水」的脆弱城鄉環境,使其與洪水和平共存。

這不需高科技,而需要民眾開始接納一個全然不同的減災方式。很多人會立刻下結論說,與洪水和平共存的境界很難實現。但難不代表不可能。從「不能淹水」到「不怕水淹」,是一個必要的典範轉移。

===


住家淹水後的復原方法


※關於清理過程時的衛生需知

1.勿生飲、勿生食、飯前便後要洗手

2.勿食用泡水或因停電而解凍過久的食物

3.泡水廚房用具及餐具要消毒後才能使用

4.清洗並消毒地下室儲水池或屋頂蓄水塔

5.依「清除、清潔、消毒」三步驟,做好環境衛生:

水退後,先戴手套及膠鞋將垃圾清除;牆壁、地板及傢俱表面用肥皂水清洗;

用巿售漂白水依其使用說明進行消毒工作,尤其是可能與食物接觸的地方,

如桌面、廚房內的餐具架、冰箱及幼童玩耍的地方。




※以下為回復工作的注意事項


一、木製品

1.清除淤泥並將水份拭乾

2.以自然風乾方式讓水份完成蒸發

3.將表面重新塗上一層透明漆



二、DIY的實木地板

1.趕快把能擦的水擦乾(能拆的盡量拆)

2.拿電風扇往凸起下的空洞吹(還拿了幾根棍子撐開)

3.拿一台乾燥機放在房間裏面

4.水及濕氣還是要盡速處理,不然脫漆、裂痕、或發黴會使災情擴大


三、金屬製品

1.將表面水份拭乾並清潔乾淨

2.使用防鏽劑清除鏽斑

3.除鏽完成之後等待3~5分鐘用乾柔布擦亮即可


四、壁面
1.以鋼刷刮除剝落之壁面

2.進行補土

3.將漂白水與清水以1:4的比例調和清洗壁面

4.以自然方式風乾壁面約5~7天

5.重新塗上防霉漆、底漆、水泥漆等


五、機車泡水的處理方法 (分四個等級)
1.只淹到傳動箱(鏈條)以下的高度。

只要稍微清洗就可以了。

2.淹過了排氣管與傳動箱,但是還沒有淹過空濾箱。

請把車遷離淹水處,先不要開電門。

試著踩發,將排氣管中的水排出,並更換齒輪油、機油。

(10~20公里後再更換第二次)

3.淹過傳動箱,已經到達空濾。

這時候汽缸很有可能已經吸入液態水,

不要做任何的發動或是開電門的動作。

如果你有檢修的能力,那請換機油、清洗化油器、

使用風槍將汽缸內水分排出、檢修所有有被淹到的接頭。

清潔並更換機油。並且使用風槍把徹底清理車上殘留水份。

至於傳動箱內不用擔心,而開幣盤也有油封擋著,

不過檔車鏈條建議拿柴油 清洗(一般鏈)並重新上油。

4.整台都泡進去 先以清水將機車沖洗乾淨。

並且把電瓶拆掉,拿風槍吹乾,

因為之後的維護非常的繁瑣。請送修車行處理。




機車泡水 懶人處理方法

1.拆車殼、拆電瓶並以高壓水槍仔細整台沖洗。

把汽缸內水分弄出來,機油與齒輪油都換掉,電瓶重新充電。

再以風槍噴吹,放置1~2天,通常就可以發動了。

(某些車行的處理方式)



2.如果你是相關領域人士,

正在煩惱某些進了水的電子零件該如何處裡。

試著這麼做,車用零件通常會有封膠有一程度的防水效果。

(其實有些零間整顆丟進水裡還是也可以用)

至於那些沒有封膠且高單價的零件

ex. hid燈管、市售led、造型尾燈先不要急著丟掉,

找純水,然後把它整顆丟進去(對!你沒看錯,整顆丟進去)

將污垢清洗掉,然後噴上酒精加速水分蒸散,

直接拿吹風機吹乾。通常還可以再繼續使用。

(我遇到某些太髒的主機板也是這樣處裡的,

目前還沒有處裡完掛掉的紀錄)



3.若是燈殼進水乾掉後有水漬,想要自行處裡。

同上。直接拿純水沖洗。然後風槍噴乾。這樣就可以了。

自行整理的原則,就是趁早。因為接頭、電子零件會生鏽。

如果把它放乾了問題會更大。

如果是泡在髒水裡面,直接用乾淨的自來水徹底沖洗,

水本身很難造成短路,

但是污水乾掉後的髒污卻很容易使電路短路。

所以請清洗接接頭,並且上油防鏽。




六、汽車泡水的處理方法 (分四種等級)

1.浸水高度到輪胎1/3(浸水高度不超過車底板)

關閉冷氣,發動引擎以一檔慢車加油駛離淹水區,

然後一腳輕踏煞車,一腳加油約200公尺左右,使煞車鼓內的泥水乾淨,

再輕踏煞車數次,以使煞車系統回復正常。

2.浸水高度到輪胎1/2(浸水高度超過車底板) 

(1)不可發動引擎  

(2)電話聯絡服務廠拖離淹水區,

應盡速到原保養廠檢查及更換引擎,變速箱、差速箱機油。 

(3)拆下四輪煞車鼓,清理煞車鼓內的污泥,

並檢查來令片彈簧,及煞車分邦的功能。

3.浸水高度到輪胎3/4  

(1)不可發動引擎,以避免引擎倒灌進水損壞引擎內部機件。 

(2)電話連絡服務廠拖離淹水區。 

(3)進廠更換各種油品、濾清器、煞車系統,電路系統體檢,

尤其座椅下有電腦裝配的車子。

4.浸水高度超過引擎蓋 

(1)電話連絡服務拖離淹水區。 

(2)引擎分解清洗,更換各種油品,更換煞車總邦、分邦,

清洗化油器、汽油桶及油路系統。

檢查各電子、電腦系統,儀表內裝更換,

可能要花新車價 1/3以上的修車費。

七、泡水書的處理方法

1.將書籍晾乾。

找一條繩子,尼龍繩或其他比較平面狀的繩子,不要童軍繩或曬衣繩(因為它們截面是圓形的),兩端平行固定好,將書籍翻到最中間的那一頁(或大概在中間頁數),書脊向上書頁向下,之後夾在繩子上,書脊上再用夾子固定免的掉下來。

不要把這串書掛在常有太陽的地方,書容易變色,

不要晾在密閉室內容易發霉,找個通風的陽台或窗口把它掛起來風乾;

記得剛開始晾的時候大概每二十分鐘要去把它黏起來的地方一頁一頁分開,

不然乾了之後會黏成一大疊,翻不開。

大概風乾個兩到三天,覺得乾得差不多的時候把書收下來。



2.避免頁面黏合。

因為泡過水的書都會皺起來,曬乾了還是一樣,所以建議把每頁攤平之後合起來用重物壓個五天到一個星期,

如果書的量夠多夠重,可以疊在一起放在通風處,上面再放個重物木板,期間可以過個幾天去看看有沒有發霉的跡象或是蛀蟲。

檢查個幾頁有沒有黏在一起。雖然無法完全復原,至少能救個六七成。





八、預防登革熱

台灣為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氣候條件適合登革熱病媒蚊孳生,豪雨過後,將產生大量積水容器,都可能成為登革熱病媒蚊孳生的溫床。所以,在清理居家環境時,千萬不要忘記清除可能的孳生源。

1.對於地下室的積水,應儘速抽乾後進行消毒滅蟲,並保持乾燥。

2.戶外的積水容器,需將積水倒掉並澈底清洗,

不需要的可請清潔隊協助清運,暫時不用的應妥善收藏、加蓋密封或倒置。

3.室內水生植物花器及盛水容器,必需每週定期澈底清洗換水。

4.清洗積水容器時必需用刷子用力刷洗內壁,且容器內的水要分兩次傾倒,

第二次倒水前還要搖晃一下或清洗一次,

把附著在容器內的病媒蚊卵或幼蟲澈底清掉。


===



積水退去後,清掃家園又是另一個難題的開始。清掃善後有幾件事情一定要留意,整理該注意的事項:


飲水安全要注意

● 飲用水需徹底煮沸。災後因自來水廠加氯量增加,使得水中消毒藥水味比平常重,民眾宜在開水煮沸後開蓋再煮沸3分鐘以上,讓消毒劑揮發後再飲用。

● 停水後恢復供水時,可先打開水龍頭流數分鐘後再取水煮沸,以確保安全無慮。

● 若住宅蓄水池淹水,應先抽乾蓄水池,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或委託專業蓄水池清洗業處理。


居家清潔小撇步

● 淹過水的廚房用具、餐具要消毒後才能使用。餐具應煮沸消毒,不能煮沸的(例如塑膠餐具),可以清水10公升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

● 家中積水退去後,應以肥皂水洗牆壁、地板及傢俱表面,並且以500ppm消毒水(10公升清水加100毫升含氯漂白水)消毒室內環境;室外環境方面則可用1000ppm消毒水(10公升清水加200毫升含氯漂白水)消毒庭院、水溝等。


避免傳染病上身

除了自家,也應主動清除住家附近積水容器,避免病媒蚊孳生。(中央社檔案照片)

● 清理家園時,千萬不要打赤腳或穿拖鞋,應該穿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被生鏽器物割傷或刺傷,或者感染鉤端螺旋體、類鼻疽、破傷風。

● 除了自家,也應主動清除住家附近積水容器,避免病媒蚊孳生,也別忘了巡一巡屋頂陽台、大樓地下室有沒有積水。

垃圾廢棄物怎麼丟

● 淹水受災戶整理家園丟垃圾時,請先將易腐敗、發臭的垃圾與其他廢棄物分開堆放,以便清潔隊優先清除。在不影響救災及交通順暢下,不易腐敗的廢棄家電或大型家具等若要丟棄,可先放在環保單位指定的暫時堆放地點。

打掃完畢,務必要用肥皂及清水洗手,仔細檢查身上有無傷口。若身上出現傷口,且併發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告知醫師創傷原因與接觸汙水淤泥的狀況,以利醫師診療。



其他討論:

arrow
arrow

    tt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